一、2016 年以来主要工作
1.注册登记工作:2016年以来,持续深化“一照一码”、多证合一”、“两证整合”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累计新增各类企业3045家,注册资金128.64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6223家,注册资金9.29亿元。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各类企业4531户,注册资金204.25亿元;个体工商户9085户,注册资金13.06亿元。我局注册登记窗口多次获得“红旗窗口”,郭玉丹同志获评“南平市优秀共青团员”。
2.商标品牌工作:2016年以来,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个。2017年,“祥福”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9年,“政和白茶”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政和白茶”荣登2019年中国区域农业品牌茶业产业类别影响力排行榜第四位。截至目前,全县共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件,5家企业获得“武夷山水”区域公共品牌使用授权,41家企业纳入“武夷山水”公共品牌授权生产主体。
3.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门听取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报告,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出席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活动;起草出台《政和县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清单》《政和县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行动方案》系列文件;累计创建省级、市级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示范点10个,省级小作坊示范点1个,省级“明厨亮灶”示范单位4家,创建农村集体聚餐示范点2个;179家生产经营企业有序录入食品追溯系统;全县“小餐饮”改造提升达总数的95%以上;2017年,我县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县;2020年,价值120余万元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投入使用。
4.执法办案工作:围绕社会群众关切问题,先后开展打击成品油走私专项行动、侵犯知识产权、虚假违法广告、商标侵权、食品药品专项等排查整治等专项执法检查,2016年以来,共计出动执法人员3.92万人次,检查各类经营主体7.2万户次,累计查处食品、药品、成品油、商标侵权、不正当竞争各类违法案件445件,罚没725.11万元。2019年,我局荣获我县唯一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
5.知识产权工作:2016年以来,累计发放福建省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资金160万元,2020年新申报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资金140余万元;累计受理政和县授权专利奖励资助505件,发放奖励资助资金140.35万元。截至目前,我县有效发明专利31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834件。2019年,我县被纳入国家传统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县试点,也是当年度全省唯一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纳入试点的县。
6.消费维权工作:2016年以来,全县12315申诉举报系统共计接受消费者咨询5444人次,受理投诉举报1836起,办结率99.5%,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36.25万元,成功调解房地产、超市购物卡等大型集体消费纠纷5起。
7.安全监管工作:截至目前,全县现有在册特种设备1155台,其中:电梯494台、锅炉130台、压力容器258台、起重机103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167台、游乐设施3台(套),各类气瓶5.11万只,压力管道24.3千米。2016年以来,持续推进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主体责任的落实,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深入开展重要时间节点的危险化学品相关特种设备安全综合治理,全县未发生重特大事故。
8.计量监督工作。落实计量惠民服务,共检定计量器具1.05万台件,免费检定91.8万元。
二、2021至2025 年重点工作安排
按照县委、县政府总体部署,结合省市局重点目标任务,以“抓改革、优环境、保安全、强基础、提效能”为主线,明确“十四五”规划重点工作思路,精准谋划我县市场监管事业。
1.继续扩大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为经济平稳运行夯实基础。积极推进综合业务窗口建设,不断优化审批流程,整合企业名称预先核准、设立登记、银行开户、刻制公章等业务环节,进一步压缩企业注册开业时限,实现企业开办再提速。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协调有关部门,按照部署加快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大幅减少行政审批,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加快推进食品经营许可改革,优化许可管理,压缩许可时限,按照“一次申请、同步受理、合并审查、一窗发放”的办理流程,进一步提升审批效能。
2.服务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继续致力探索推动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发展。深入推进“武夷品牌”建设工程,完善品控平台建设,统一产品“身份证”,规范标识管理,实现企业“一键溯源”功能,实现入选企业产品全过程追溯、全方位监管、全覆盖检测。推动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实施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工程,通过标准引领、检测服务、质量诊断、品牌扶持、人才培训、诚信引导等有效措施,促进中小企业质量提升。以福建省质量奖为引领促进民营企业质量管理创新。实施新技术、新产业标准领航和传统产业标准改造升级行动,培育发展标准,规范管理地方标准,推进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 ,加强对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
3.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推动使用全面统一市场监管执法文书、服装、执法程序等,规范使用执法办案信息系统,加强执法监督,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运用好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监管平台,重点加强加强电梯、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监管能力建设和事故应急演练,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水平,促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以“一张网”为基础,统筹市场监管各领域“黑名单”,完善联合惩戒措施。不断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和市场主体强制退出机制,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实现监管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4.加大竞争执法力度。着力维护统一大市场,为全县经济发展拓展空间。聚焦公用事业、原料药、建材、日常消费品等民生领域,加大力度查处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着力规范行政性垄断行为。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实施细则。围绕教育、医药、电商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价格专项治理。加强涉企收费、电力和运输价格监管,整治违法违规价费行为。强化直销企业监管,加大传销监测和查处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严厉打击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等领域侵犯知识产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