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政和县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浙交界处,南平市最东部,介于东经118°33′~119°47′,北纬27°05′~27°23′。东与宁德市寿宁县、周宁县接壤,南与建瓯市和宁德市屏南县相邻,西与建阳市相连,北与松溪县及浙江省庆元县交界。最东端为澄源乡前洋村,最南端为杨源乡西岩村,最西端为东平镇苏地村,最北端为岭腰乡外楼村。辖区东西最大距离7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46千米,全县土地面积1744.24平方千米。
【山脉走向】境内山脉主要有鹫峰山脉北段和武夷山东翼余脉金峰山脉。鹫峰山脉北段为北东走向,自松溪角亭后往南入境,经本县岭腰乡的香炉尖、外屯黄坑的青丝岭、稠岭至镇前宝岩的风水凹后往南过杨源乡伸入屏南县境。全长46.5千米,纵贯县域中部和东部,为东西部河流的分水岭,山脉海拔大多1200米以上,最高香炉尖1597米,其分支错出,形成县域东部“高山区”。主要支脉有东翼、西翼各3条。东翼支脉又分北、中、南3条:东翼北支脉始于风岗尖南部的梨岗,向东经第一尖、银坑尖往南伸入寿宁县,绵亘于政和、庆元、寿宁三县的边界线上,长约17.5千米,平均海拔1300米,最高的第一尖海拔1456米,位于澄源乡境内。东翼中支脉由澄源乡上北斗,向东过仙霞山,一直绵延到寿宁、周宁、政和三县交界处出境,全长约14千米,有千米高峰10余座,属暖溪和蛟龙溪的分水岭,最高山峰振山海拔1398米,位于三县交界处。东翼南支脉起于宝岩的仙岩,向东南经梨洋的东湖山,直插九吨盘到政和与周宁交界的炉盖梁,而后又分为两支:一支往东南伸入周宁圣银楼,另一支拐向西南,沿边界过西岩的香炉山出境伸入屏南县。境内全长约43千米,平均海拔1300米,沿途千米高峰林立,尤以东南边缘为甚。本支脉形似丁字,横卧东南部,为蛟龙溪和当溪的分水岭。西翼支脉3条,一由香炉尖南面的锦屏山经吴场和大坪至际面北边后分成两支。北支由际面北边急向北拐,经西坑、岭腰后转西南,沿边界绵延至高林,又向南分出一支直至熊山。主脉继续向前延伸至松溪湛卢山,尔后拐向西南直到西津,全长约42千米。沿途千米以上高峰达30余座,最高的大坪顶海拔1317米。本支脉为鹫峰山脉北段在境内延伸最长、受断裂构造影响最深、地形高低起伏最大的支脉。南支则由际面往铜盘庵直至念山以西。二由稠岭发支,向西经立基洋、宝岱直至城关东面,长约24千米,平均海拔900余米,最高峰大风山海拔1209米,山体多由中生代火山岩组成,山峰尖峭。三由杨源乡禾洋开始向西北往下余屯、地坪至城关西面的官湖,长约17.5千米,平均海拔880米,最高峰仙岩海拔1066米。武夷山东翼余脉金峰山脉位于本县西北部与松溪交界处,由北向南经奖山奶娘岗至白云岗,伸入建瓯市境内,全长约15千米,山体多由变质岩和花岗组成,最高峰金峰顶海拔1200余米。全境千米以上山峰400余座,最高峰香炉尖位于岭腰乡前溪村境内,海拔1598米,最低点位于石屯镇王山口村境内,海拔129米。主要山峰有:黄熊山、洞宫山、佛子山、金峰山、铜盘山、莲花峰、香炉尖、九蓬山、双凤山、奖山、大风山、望浙山、鹫峰山、池栋山、状元峰等。
【地形地貌】政和县属东南沿海中低山丘陵区。在距今100—140万年燕山运动时期,奠定政和地貌基本轮廓并控制断裂活动,以流水侵蚀为主的外力长期作用,形成了全县地貌。地势东高西低,地表切割强烈,地貌类型多样,地形层状排列有序,山地广布,平原谷盆狭小。分为中、低山,高、低丘陵,谷盆及平原。中山集中在县域东部,海拔800米以上,总面积9.69公顷,占全县55.5%。坡度多在25°—40°之间,基岩裸露,沟谷多呈V形,山脊走向多为西—东或西北—东南向。低山主要分布在县境中部和西部盆地四周,海拔500—800米间,总面积4.75万公顷,占全县27.3%。多为圆顶低山,凸型坡,坡度多在25°—35°之间,少数可达55°。高丘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山地边沿及河谷地带,海拔250—500米间,总面积1.48万公顷,占全县8.5%。主要由变质岩、花岗岩类组成,地形各异,坡度和缓,基岩裸露少。低丘主要分布在高丘前沿及河谷平原周围,海拔250米以下,相对高度70—150米之间,总面积0.18万公顷,占全县1.0%。主要由变质岩、花岗岩组成,地势舒缓,地形破碎,山顶浑圆,河谷短浅,谷地开阔。谷盆多在溪流中下游或交汇处,海拔300—1400米间均有分布,总面积0.77万公顷,占全县4.4%。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较大的有东平—营前河谷盆地、界溪河谷盆地、外屯—湖屯河谷盆地、樟口河谷盆地。河谷平原主要分布在七星溪、松溪、梅龙溪、龙潭溪等大溪下游,总面积0.58万公顷,占全县3.3%,多呈带状分布,结构松散,土层深层。
【河流水系】政和县境内主要河流有松溪、七星溪、龙潭溪、翠溪、蛟龙溪、梅龙溪、当溪、俊溪、暖溪、赤溪、界溪、乐溪等,分别属闽江、霍童溪、交溪等三大流域,其中闽江流域面积1021平方千米,占55%;霍童溪流域面积407平方千米,占21.9%;交溪流域面积429.8平方千米,占23.1%。境内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的主要河道有一级河穆阳溪(境内为蛟龙溪)、后垄溪(境内为翠溪)等2条,总长67.6千米;二级河有松溪、当溪、俊溪、平溪(境内为暖溪)、赤溪等5条,总长91.92千米;三级河有七星溪、界溪、安溪(境内为乐溪)等3条,总长120.8千米;四级河有梅龙溪、龙潭溪等2条,总长53千米;五级河有长际溪1条17千米。境内河流总长度388.2千米,河网密度0.22千米/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9.8亿立方米。最大的河流为松溪,主要支流有七星溪、界溪、安溪(乐溪)等。其他主要支流有闽江流域的稠岭溪、江上溪、大红溪、元山溪、富美溪、长垄溪、西坑溪、向前溪等,霍童溪流域的杨源溪、楼下溪、茶林溪、桃洋溪、湘源溪等,交溪流域的香溪、下乾溪、坑头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