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清我县竹产业和链主企业现状
我县拥有竹林46万亩,毛竹蓄积量达7200万株,注册登记涉竹经营主体506户,规模以上竹企46家,竹产品涵盖茶具、餐具、家具、灯具、竹炭、竹工艺品、竹空间等七大系列竹产品3600多个品种,竹产业年均增长10%的速率稳步发展,2023年政和县实现竹产业产值46.5亿元,产业税收达6700余万元,获得“中国竹具工艺城”称号。福建省祥福工艺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专注于竹茶具、竹家具、竹空间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竹制品加工企业,截至2023年,定制竹空间项目产量达2.5万㎡/年,各类竹家具产量5万套/年,竹茶器 产量150万套/年,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竹产业品牌十强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现拥有专利216项。
二、产业链供应链现状和竹产业关键质量问题
全县涉竹企业220多家,规上竹企46家,2023年实现竹产业产值67.88亿元,竹家具(竹空间)产品主要以祥福、品匠为主,其他产业链上结构部件分工协作生产企业有:九竹、瑞祥、竹家缘、宝菱竹艺司、祥和、新盛竹木、华田工贸、凯美香竹木等8家企业。当前,政和县竹产业普遍存在行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不高,行业质量技术专业人才欠缺;行业发展存在明显两极分化趋势,企业管理基础和发展不平衡;大部分竹企业机械自动化信息化程度较低,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先进制造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企业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应用欠缺等问题。
三、竹产业链质量联动重点提升内容
1.开展竹产业质量技术帮扶。积极与省局协调配合,通过组建竹产业产品质量技术帮扶团队,签订《福建省科技特派员三方协议》,为我县竹企提供产业质量安全提升服务、产品研发服务、免费技术培训、技术标准制定、搭建技术交流平台等在内的技术服务,积极配合和支持竹产业质量技术领域科技特派团专家到我县开展帮扶,并提供必要、良好后勤保障,共同推动我县竹产业产品质量提升。
2.开展标准赋能竹产业发展。积极支持配合和主动参与福建省竹产业标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运用好市场监管“工具箱”,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加强竹产业发展调研,分析竹产业发展现状,收集竹产业存在问题,为竹标委秘书处标准研制献计献策,同时开展标准制修订、标准创新型企业申报、企业标准“领跑者”申报等指导服务,推进竹产业标准化工作,助推我县竹产业转型升级。
3.开展小微企业质量提升行动。根据省、市局安排,聚焦我县竹产业发展现状,在省局小微企业质量提升、相关公益培训等政策方面突出以竹产业为主,在调研基础上推荐竹企参加,引导企业通过积极参与管理体系认证和参加行业卓越绩效管理、流程管理、智能制造、精益生产、7S管理、品牌建设等培训,不断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水平,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
4.开展计量服务实体行动。根据企业需求,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指导,引导企业提高计量意识,增强计量检测能力。支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由单一检定服务向提供综合检测服务延伸,推动计量在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促进竹产业企业和产品提档升级。
5.指导链主企业开展联动提升示范活动。加强与链主企业沟通联系和指导,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引领示范作用,立足我县竹产业优势,推动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技术赋能”联动机制,由链长单位指导、链主企业主导、链员企业参与、科技专家团队支撑,进一步论证完善竹产业链质量图谱和质量问题清单、重点攻关项目清单、质量政策工具清单,共同推动链主企业质量联动提升,促进上下游企业之间有效链接,推动我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具体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完善组织保障。县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其他副局长为副组长、各市场监管所和内设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竹产业质量强链联动提升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办公室、质量综合股和城关所、石屯所相关人员成立工作专班,负责对我县竹产业质量强链联动提升工作的领导和抓落实,切实做到目标明确、分工到位。
2.提高认识,主动靠前服务。竹产业作为我县一大支柱产业,全局干部职工要增强“中国竹具工艺城”荣誉感,不断提高思想认识,熟悉掌握市场监管赋能竹产业“工具箱”具体政策措施,在日常监管服务过程中,积极主动运用市场监管各项职能为我县竹产业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促进竹产业发展壮大。
3.突出实效,作好宣传总结。竹产业发展事关我县人民的收入水平,全局干部职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对竹产业质量强链联动提升工作内容和成效的宣传,不断扩大宣传力度和广度,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效果,同时要认真作好总结,提炼联动提升工作中好做法、好经验。
政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2024年10月28日印发
严格落实相关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指导企业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做好事中事后食品安全监管措施。要求企业进一步规范原辅料管理及库房温湿度监测等工作,并及时进行设备更换和消洗消毒,确保设备正常运转,严防发生火后次生食品安全事件。
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38余人次,检查零售药店11家次,医疗机构16家次,责令改正4家。